DANDAN WANG& XINHUI LI& ZHIYING CHENG& CHUNLIN Long
利用弥勒苣苔的芽进行离体保存和组培快繁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摘要
弥勒苣苔Oreocharis mileense (W.T. Wang) M. Möller & A. Weber是中国特有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因为自从1906年首次从野外收集到标本后,再也没有在野外被发现过。2006年该物种在中国云南省石林县被重新发现。弥勒苣苔因其狭隘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极少量的种群数量被认定为极度濒危物种。有关弥勒苣苔有效的离体保存和组培快繁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三因素正交实验法[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 6-BA);α-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和蔗糖),记录在四个水平上进行的芽引导和增殖。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27-018-9941-y
图1.弥勒苣苔在MS培养基上的再生. (a) 种子在含有0.5%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上萌发10周. (b) 无菌种子在MS培养基上培养9周后萌发无菌苗.(c) 在含有2 mg L-1 BA和0.1 mg L-1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从外植体中产生的不定芽. (d)在含有2.0 mg L-1 BA 和 0.1 mg L-1 NAA 的MS培养基上培养14周后从不定芽长出的小植株. (e) 发育良好的幼苗被分离出来,准备移植. (f)将幼苗移栽到含有2:1 (v/v)腐殖质:红壤的土壤混合物的花盆中。比例尺为1cm。
图2 弥勒苣苔线描图(引自Wang 1997)
图3
图4
图5
图3-5 弥勒苣苔(拍摄者:蔡磊,拍摄地:云南)
图6
图7
图8
图9
图6-9 弥勒苣苔(拍摄者:盘波和温放,拍摄地:广西)